经营粤港两地跨境货柜车运输业在经营上,可谓是“内忧外患”,长期以来,经营成本高,备受言论和顾问报告书评论的香港与内地货柜车运价相差三百美元问题,与它们有关,令行业蒙上许多不必要的批评。近期,该行业又受到供油不足的油荒问题困扰,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在营商环境上 多替运输业著想,可否提供有竞争力的柴油,让该行业有一息生存之机。
众所周知,跨境货柜车多不在香港加油,原因是港方的油价贵,相反在深圳一方油价比港方平,造成营运商或司机多趁车辆过境之际,在深方加油。但自油价连番涨价后,内地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柴油价格波动十分大。由于油商购油的入口价与地方批发,零售出现根本性矛盾,加上物价机构要管制,以致珠三角自今年春节以来,多次出现入油难或购油要排长龙轮候等串问题。
据香港运输署的统计数字,跨境各种车辆每日近二万辆,保守估计每车耗油量一百公升。业内粗略估算,光跨境车辆日耗油总量在二百万公升,若以内地每公升柴油价收四点二二元人民币计,每日油支出在八百四十四万元,年耗油支出近三十一亿元,这是一个不小数目。由于港方油价和油税高,在该方面收入完全是零。
落马洲中港货运联会主席蒋志伟表示,近期最大难题是深圳方面又再出现供应不足、即使有油供应,只是配给,每次加五十公升,以该油量只够深圳驶至东莞用,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他介绍,近日大批运输车辆挤在皇岗海关范围内的油站加油,由于供应量小,需求量大,车辆大排长龙,以致影响到深圳交通与路面出现大塞车。他认为,供油不足已影响粤港两地经济交往和物流业发展,甚至明显影响到跨境货车的正常运作,长此下去,对两地经济运作和行业发展均不利。他希望,特区政府尽可能在石油政策上多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替商人创造便利的营商环境。目前叫苦连天的货柜车运输商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