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总裁杨新昆昨日在香港举行的“中国海事2006”展览会上表示,尽管中国造船厂去年取得的船舶新订单量列全球第二,但船舶完工量仍屈居日本之后而位列第三,估计要成为全球最大造船国仍需至少15年时间。
船舶完工量排第三位
他指出,订单总量并非行业规模的唯一指标。论船舶完工量,中国仍未赶过日本,只能稳守第三。事实上,中国造船业的船舶完工量自1984年开始,便一直稳占全球第三席位,去年报1200万载重吨,同比上升达四成之多。
中国船舶完工量去年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8%,相比于韩国及日本所占市场份额的37%和38%,明显仍有一段距离。他保守估计,中国造船厂的乾散货船舶完工量可能已超越日本,但总完工量最快也要在2015年才可与日本平分春色,在2020年前应难与韩国看齐。
他对中国造船业的长远发展提出四点看法。一、提升生产科研技术,向液化石油气(LPG)及液化天然气(LNG)等高增值船舶的生产业务进发。二、谨慎配合宏观及微观的生产管理制度。三、发展海事配套设备以支持造船业务。四、以生产技术质素为行业竞争重点,减少价格竞争。
不过,他相信,中国的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向好,年均增长在未来约为GDP10%,加上庞大的钢铁产量及全球第一的散货港口吞吐量,中国要成为全球最大造船国,只是时间问题。
长兴岛年产450万吨
另外,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CSSC)副总经理路小彦昨日在同一场合表示,上海长兴岛及广州南沙龙穴岛造船基地会在2008年投产,将成为CSSC造船业务的重要产地。她称,长兴岛造船基地的设计生产力为每年450万载重吨,主力生产超大型油轮、15万至20万载重吨乾散货船、大型货柜船及豪华客轮等。
龙穴岛年产200万吨
龙穴岛造船基地的造船业务将于2008年末投产,但修船业务可望在08年中旬提早投入服务。造船基地设计生产力每年200万载重吨,主力生产配载5000标箱或以上的货柜船。她又指,CSSC正致力增强旗下造船厂的生产能力,以缩短生产时间,并积极提升高价值船舶的生产技术,加强竞争力。
她最后预测,CSSC接获的船舶订单量可望在2010年突破900万载重吨。据了解,公司去年接获的船舶订单总量达856万载重吨,同比上升8成多。同期,船舶完工量达513万载重吨,当中干散货船舶占63%,而油轮及货柜船分别占26%和9%。
为期三天的“中国海事2006”展览会昨日假香港湾仔会议及展览中心揭幕,大会邀请了香港特区政府经济发展及劳工局局长叶澍堃及香港船东会主席顾建舟作剪彩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