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概况:
地理位置及交通环境
荆州港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是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和交通枢纽。顺江而下476公里抵武汉,1 603公里抵上海,溯江而上148公里抵宜昌,796公里抵重庆,北邻襄樊、荆门等市,南经虎渡河可通湖南湘、资、沅、澧四水,与湘北数县相接。荆州港主要承担矿建、煤炭、石油、粮食、钢铁、轻纺、机械和化工等内外贸物资水陆转运,荆州港的经济腹地广阔,直接腹地除荆州市外,还扩张至宜昌、荆门、潜江等市部分地区,由于焦枝铁路的辐射作用,间接腹地远至湖南、四川、重庆、河南、山西、陕西等地。
荆州港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发展,港口规模已居湖北省第三位。拥有自然岸线长度21.5公里,码头总长5.83公里,泊位104个,共有仓库面积173 658平方米,堆场面积406 044平方米,港口装卸机械306台,最大起重能力45吨,具备集装箱装卸疏运能力,港口年通过能力823万吨、131万人次,2000年荆州港吞吐量达327万吨。
荆州港是国家二类水运开放口岸,自1997年被湖北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以来,外贸货物吞吐量年年递增,集装箱吞吐量从1995年的仅66箱发展至2003年10 000箱,在长江上游仅次于武汉和重庆,外贸货物吞吐量可达10万吨。荆州港正在对盐卡口岸进行规划、整治,力争提升为一类口岸。
经济腹地
作为荆州港主要直接腹地,荆州市是鄂中南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湖北省与湖南省的重要门户,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商品生产基地,是川湘鄂地区重要物资集散地。荆州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人口630.12万,全市已发现的矿产35种,已开采利用的20种,其中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13种,主要矿产有石油、煤炭、岩盐、卤水、芒硝、硫铁矿、重晶石、膨润土等。荆州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九五”期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2%,2001年荆州市国内生产总值33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0.28亿元,对外贸易总额8 440万美元。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每年有近百万吨的粮、棉、油等农资出口,畅销全国各地。荆州市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9%,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化工、纺织、印染、轻工、电子、机械、建材等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盐化工资源基地。荆州市高科技产业发展保持高速,荆州市的新工业园区已开发99.04平方公里,已有20个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4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04.07亿元,利税总额7.02亿元。
荆州港为腹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荆州市的物资进口的40%依靠荆州港,湖北天发集团、吉象木材、楚源化工、湖北车桥、沙隆达、活力28等一大批上市公司的原材料的进口都由荆州港完成,荆州港外贸出口量占全市出口总量二分之一。除此之外,荆州、潜江、荆门等大部地区的煤依靠荆州港进口,荆门的石膏矿、水泥熟料及水泥、农资产品出口,湖南的津市、华容、安乡等县市的部分矿建材料进口、农副产品出口也由荆州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