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国沿海港口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业内专家提出了沿海港口“2005至2010年战略框架阶段”的观点。此阶段,中国沿海港口吞吐量仍将高速增长,码头泊位建设加快,沿海港口码头专业化布局和框架结构将形成。
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贾大山博士提出,“2001至2004沿海港口战略准备阶段”、“2005至2010年战略框架阶段”,是新世纪沿海港口发展的两个阶段。
在“沿海港口战略准备阶段”,中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快速发展,港口地位明显提高。这一时期,沿海港口码头技术改造和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沿海港口码头在专业化以及吨级结构方面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相对于增长速度更快的吞吐量需求而言,码头建设速度仍然不足。船舶在港停时这一衡量中国沿海码头能力适应性的指标表明码头能力明显不足。在“战略框架阶段”,伴随着中国GDP和外贸进出口的年均高速增长,到2010年中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将达到41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9.5亿吨,内贸吞吐量2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3亿TEU。
贾大山分析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此阶段从国外进口石油将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到2010年需从国外进口原油约1.9亿吨。煤炭将继续保持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主导地位,“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和“铁海联运”仍将是中国煤炭运输的基本格局,预计到2010年一次煤炭下水量将达到近5亿吨的水平。同时,煤炭外贸出口将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东南沿海港口可适度增加从国外进口动力煤和炼焦煤数量。中国钢铁生产和消费量将持续高速发展,年消费量超过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的总和。未来中国铁矿石进口量直接受到钢铁产量、国内铁矿石产量等基本因素的影响,将呈上升趋势。诸多原因将为未来5年港口的发展奠定必要的货源基础。
贾大山认为,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港口的需要,战略框架阶段中国沿海港口总吞吐能力与吞吐量之比要达到1.1,其中煤炭、铁矿石、集装箱不低于1.1,原油不低于1.15。为此,到2010年沿海港口吞吐能力需达到45亿吨,深水泊位数量达到1180多个。这需要新增深水泊位390多个,年均新增深水泊位65.5个,比战略准备阶段码头建设速度提高88%。
具体来说,前8大集装箱港口和自然条件良好的沿海集装箱港口,能基本满足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全天候挂靠的需要。10万吨级以上铁矿石进口接卸码头的能力可适应外贸进口85%采用10万吨级以上船舶运输的需要,与日本、远东等国家水平相当。粮食进口接卸码头可适应以灵便型、巴拿马型船舶为主进行运输的需要。20万吨级以上原油进口接卸码头的能力可适应外贸进口量80%采用20万吨级以上船舶运输的需要,沿海石油码头战略储存能力适应国家战略储备要求,基本适应能源安全战略对海运的需要。10万吨级以上煤炭出口码头的能力可适应外贸出口量50%采用10万吨级以上船舶运输的需要。沿海大型LNG、LPG码头及储罐数量可适应世界能源运输船舶大型化的要求。
贾大山认为,战略框架阶段是中国沿海港口深水泊位、特别是10万吨级以上大型专业化泊位增长最快时期。这将形成中国沿海各港口码头的专业化布局和框架结构,码头在吞吐能力、专业化、大型化上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