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出"长江牌"之后,从长江流域出发到上海港中转的集装箱量,年增长率都超过了35%。 类似举措层出不穷。在长三角和长江流域先行试点的规范和简化转关监管、"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两项改革,眼下已拓展至全国14个省、区、市,跨越了15个关区。这个被外界亲切称为"大通关"的举措,令企业拍手叫好。根据浙江125家试点企业的反馈,区域通关改革使试点企业的平均通关效率比过去提高了四成,物流成本下降了两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长江"黄金水道"的转关速度明显加快,还大大拉近了中西部地区与国际市场的距离。同时,上海作为国内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亦得以巩固提升。
攀登高峰,永无止境。
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虽然高居世界第二,但距离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还相去较远。比一比,差距不言而喻,伦敦的年集装箱吞吐量仅数百万标箱,却是全球航运界无可争议的定价中心;相距不远的香港,其船舶营运和管理水平也首屈一指。升级"软件",成为上海建设航运中心的当务之急。为此,上海正全力打造全国航运定价中心、航运信息中心、船舶交易中心、船舶注册中心、航运外汇结算中心、航运征信数据中心及航运人才交流中心等航运高端服务业。显然,只有将上海放到全国和全球的大格局中,才能欣赏到无限风光。
上海在变,变则活。
从一般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挺进,让上海生机勃勃;从产业领跑者到服务型引擎的角色转换,则让上海找到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如在上海今年布局的四大城市副中心中,普陀区真如城市副中心被定位为服务长三角的开放性生产力服务中心,重点发展物流贸易、商务会展、文化旅游等功能。此举意味着,普陀区正从以纺织、化工为特色的老工业区,向现代服务业载体目标进行"漂亮转身"。
普陀区的"转身",是上海提升服务能级的一个缩影。日前,江苏红星美凯龙公司宣布将其总部迁到上海的三林世博功能区内,温州"红蜻蜓"则正在虹桥临空经济园区建造其总部大厦……像宁波贝发集团,迁沪仅1年,就成功地从一个文具制造型品牌转变为服务型品牌,并在全国发展了2500多个自主品牌产品线。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说:"是上海给了我一个冲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