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大连船舶重工集团公司跨入发展的最好时期,取得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150亿元,交工船舶32艘、吨位310万吨,其中80%以上为出口船。据英国克拉克松统计,截至去年底大连船舶重工手持订单量排名世界第四位,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船厂在世界造船行业中的最高排位。
大连船舶重工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骨干造船企业,由大连造船重工和大连新船重工两家企业于2005年12月整合重组成立,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由成立当年的100亿元、造船产量200万吨,两年时间经济总量超过150亿元,造船产量突破300万吨大关。
按照规划目标,大连船舶重工再经过两年努力,经济总量将提高到200亿元,造船产量提高到500万吨,企业将继续保持健康可持续大发展。
大连船舶重工充分发挥产品研发的优势,不断推出市场需要的新船型,在原油╱成品油船、集装箱船、散货船三大主力船型的开发建造上,批量化、系列化、专业化、大型化趋势明显。目前,已累计承接建造1800TEU、4250TEU、6600TEU集装箱船67艘;7.6万吨成品油船、11万吨成品油船、30万吨级原油船125艘;2007年大连船舶重工瞄准国内外航运市场对大型散货船的需求,成功开发了适港性强的18万吨散货船,推向市场后仅半年多时间就拿下29艘建造订单;针对国内外航运市场对大型矿砂船的需求,又成功开发并承接了10艘30万吨大型矿砂船,填补了大连船舶重工在该型产品上的空白。
与造船主业发展齐头并进的还有海洋工程,近些年来,大连船舶重工把造船生产建造技术及经营开发的经验成功移植到海洋工程领域,在先后承接大型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BG—9000钻井平台等产品的基础上,把目光放在深水作业钻井平台的研发制造上。以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主打产品,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订了首座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建造合同之后,又成功地同美国NOBLE公司签订了3座同类型钻井平台的建造合同。该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已承接了5艘,形成了批量化生产的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积极研发建造了300英尺等其它规格的平台,使钻井平台形成了系列化、批量化建造。
大连船舶重工极力倡导“天天有改革,日日有创新”的理念,鼓励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创新,逐步将“造船像造汽车”的理念变为现实,通过生产流程再造和生产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使整个生产建造过程更趋向合理科学。按照“专业化生产,批量化建造”的原则,对已承接的产品建造资源进行两次大调整,形成5条生产线的专业化布局,调整后的5条生产线变成了相对独立封闭的5条“船舶流水线”。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船舶建造周期明显缩短,生产效率持续提高,生产建造纪录不断被刷新:建造的4250TEU集装箱船首制船水下周期123天,而20号船只有40天,30万吨油船首制船水下周期303天,而13号船仅为40天。目前,大连船舶重工4250TEU集装箱船建造周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他各型船舶的建造周期也达到或逼近世界先进水平。由于生产计划不断提速,大连船舶重工已连续几年都有超产船舶交工,连续几年都有产品生产进入中国企业新纪录。所开发建造的30万吨原油船、11万吨成品油船2007年荣获中国名牌称号。
为扩大产能、提高总量和生产效率,大连船舶重工以总装化造船模式进行硬件设施建设,按照“多元化投资,社会化生产,专业化协作,本地化配套”的发展思路,一方面充分挖掘内部资源,对现有厂区进行技术改造和填平补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走社会化造船的道路,厂区外一批专业化配套制造基地已建成投产,公司发展模式已实现从封闭型全过程造船向开放型总装造船的转变。目前除3个工场在进行建设和技术改造外,一些利用社会资源、在厂区之外建设的钢材加工配送基地、分段制造基地、舾装及管子配套加工基地、上层建筑制造基地、舱口盖制造基地、轴舵制作安装基地、海洋工程制造基地、造船设备制作及非船产品制作基地、甲板机械制造基地等已经投产或在建设中。据统计,近年来大连船舶重工以累计不到9亿元的投资额,吸引了超过17亿元的合作资金,达到了44亿元的投资规模。通过厂区之外扩张相当于又新建了一个大连船舶重工,较好地实现了高效益造船与低成本扩张的有机结合。
作为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最大的企业和中国造船行业的领军者,大连船舶重工在集团公司乃至整个中国造船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按照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的战略部署,在2020年前将实现“新三步走、翻四番”:第一步,2010年主要经济指标提前翻三番(在2000年的基础上);第二步,“十二五”进入世界500强;第三步,2020年前主要经济指标翻四番,成为中国最强最大、国际一流的船舶集团。大连船舶重工勇担重任,拼搏进取,创新超越,打造中国造船工业的“新型旗舰”,始终站在中国造船工业最前列,努力为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为中国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创建世界造船大国强国,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