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依据
马航货运目前实施的飞机和仓储设施投资计划,是根据对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做出的,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亚洲经济将继续增长,这种增长会促进转运贸易的增加。
在谈到马来西亚的竞争地位时,王志忠说:“马来西亚政府非常关注通货膨胀、汇率及经济方面的问题。马来西亚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很高。最近政府已开始考虑采取措施促进物流业发展。”
王志忠还承认,过去10-15年出现的马来西亚外资企业和本国企业向低劳动力成本国家转移的趋势并没有缓解马来西亚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赖。更严重的是,由于企业把工厂转移到其它国家,一些货运业务也随之消失。因此,王志忠认为:“这就有必要开拓转运业务。”如果马航货运恰好有航班飞往这些客户新工厂所在地附近的机场,仍有可能为其提供服务。对此,马航货运制定了相应的方案,以跟踪这些客户。
但马航货运在杭州设立的货运中心(HCC)并不是这种“跟踪客户”策略的组成部分。王志忠说:“2005年1月,当我们宣布建立这个中心的时候,不少人都表示怀疑。现在看来,这是个非常好的决定。因为我们在上海浦东机场的航班难免会出现延误,因此需要找一个替代机场。我们同时发现,该地区的许多货物首先在杭州汇集再运往浦东机场,所以就决定在那里建一座仓储设施。”马航货运在萧山机场的业务增长并没有如预计中的那样快,但王志忠认为,这种情况与仓储设施本身没有关系,而是与缺少货机运力有关。
货机机群
谈到马航货机机群的未来发展时,王志忠说,马航货运正在进行广泛地研究。不过,“有一点已经确定,只要航行时间超过7小时,就必须使用B747-400F;少于7小时,就考虑使用B747-200F。对于航行时间为3-4小时的航线,我们则考虑使用更小的货机,如A300-600F。”
王志忠透露,马航货运很可能通过改装方式来增加大型货机的数量。马航在2005年初订购的6架A380,将从2007年开始陆续投入运营,因此可以淘汰部分B747-400客机。
马航曾考虑外包货物集装设备的管理、运营和维修,但最终还是决定由自己承担。王志忠说:“我们有非常专业的货物集装设备维修人员,而且这项业务成本并不是很高。我们正在研究用哪些材料可以减轻集装设备的重量,而且,这些新材料必须易于维修,不能比我们目前所用的材料复杂,同时不能增加成本。”
电子预订系统
两年前,王志忠似乎对加入当时市场上的电子预订系统并不是很感兴趣,他表示马航货运正在开发自己的系统。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了。马航货运目前在使用由国泰航空、日本航空、澳大利亚Qantas航空及新加坡航空货运公司联合建立的EzyCargo电子预订系统。
该系统目前已覆盖整个马来西亚地区,并将逐步推广到马航的整个业务网络。王志忠说,约有50%的海外办事处已安装该系统,其它的办事处将在2008年以前安装。
尽管马航货运在荷兰、中国内地、澳大利亚等地都设立了重要货运枢纽,还有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等许多传统枢纽,但是,王志忠认为,马航货运仍然是“一个非常小的经营商”。“我们宁愿成为小鱼塘里的一条大鱼。曾有一段时间,我们想开通飞往全球所有目的地的航线,但这没有多大意义。现在,我们在全球重要贸易通道上的航班频率很高,我们经营业务的灵活性也大大提高。”
基于这种发展战略,王志忠表示,订购的新货机2006年加入公司后,马航货运将增加现有的航班频率,而不是增加新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