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TA曾预期2020年将成为全球航空运输业连续盈利的第11个年头。然而,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打破了这个预期,更是断送了多年保持的连续盈利好势头。航空市场遭遇这样的滑铁卢固然令人沮丧。
然而,随着一些国家目前防控疫情取得一定成效,实现了复工复产,一些国际航线也正在逐步开放。这让人们又对疫情后的航空市场“V”形反转多一些期待。这样的希望固然能令人兴奋,但是,我认为,航线恢复,夺回损失固然重要,而总结好经验教训才更有利于长远发展。
现在,全球抗击疫情已经又走到了一个关键点:一些地区的疫情已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复工复产正在进行中,国际航线也在谨慎推开。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希望这样的结果会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其实,人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主观能动性,事物的发展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的。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新的问题,但是,解决问题恰恰是我们战胜疫情一种有效方法。如中国实行的国际航班“熔断”机制,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其在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新冠病毒通过航班在国与国之间传播,也让疫情期间国际航班开放具有了可操作性和透明性,为进一步开放打下了基础。
现在我们回顾疫情影响,感觉上已经与当初有了一定的变化。今年3月份全球航班量暴跌80%,4月份客运需求下跌约95%,可谓跌到了谷底。此时的航空市场恰似“高天滚滚寒流急”。而从4月21日的低点到5月27日,日航班总量上涨了30%,虽仅为2019年的5.7%,且主要是国内航线,但这个微小数字却显露出了航空运输复苏的第一个信号,正所谓解冻前的“大地微微暖气吹”。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航空公司在增加国际航线的航班,而更多的航空公司也在规划未来几个月的国际航班计划和解封飞机。
如何看待航空市场下一步的举措呢?很明显,在防控疫情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国际航线开放已经是趋势。正如IATA理事长亚历山大·德朱尼亚克所言:“如果疫情不再出现第二次扩散,并造成大面积破坏,那么航空业最黑暗的时期已经过去。”航空业是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全球GDP约有10%来自旅游业,其中大部分依赖于航空旅游。鼓励人们再次安全飞行将是拉动经济一支有生力量。
当然,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可能一些人会联想到航空市场几乎在每一次危机过后,都会迎来一波“V”形反转。其实,以往危机过后出现反弹,背后都有经济向好的配合。有经济学家指出,这次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远远超过历史上的经济衰退。这次的经济复苏会非常缓慢,并且会出现反复。短期反弹不会是V形,可能是W形,甚至是缓慢上升的勾形或L形。
其实,这也与IATA对航空市场恢复过程的判断是不谋而合的:“尽管2021年的损失将大幅低于2020年的水平,但预计行业复苏是漫长而艰巨的。”
那么,在这种“行业复苏漫长而艰巨”过程中,航空公司又能有什么作为呢?
我认为,在航空市场复苏的过程中,如果只是想到尽快把损失夺回来,没有去思考疫情过后如何亡羊补牢,很可能结果是欲速不达。毕竟我们对新冠肺炎病毒了解的还比较少,所以这次冲击才如此剧烈。当然,在与抗击疫情中,航空运输业也总结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并证明乘飞机具有较高的卫生安全性。这也是赢得了旅客对我们的信任的关键所在,而在这方面仍然有很多经验有待总结,进一步提升防疫和抗疫的能力。
由此可见,航空服务的卫生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必须要再提升一层高度去看待。对于疫情(不只是新冠病毒)的防范研究和探讨不是在浪费时间,也与“赚钱”不相矛盾。我们尤其不必为失去连续盈利大好形势而沮丧,其实,我们战胜了疫情,也就是为未来的连续盈利打下新的基础。航空业现在变的越来越成熟和坚韧,正是在于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