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城门终于开放了,居民、报纸、电台和省政府公报,无不欢呼庆贺。与此同时,火车站里的列车开始启动,黑烟滚滚,不少轮船也朝港口驶来,车船都以自己的方式表明,对于所有饱受分离之苦的人来说,这一天是大团圆的日子。”这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在1947年出版的《鼠疫》中描述的场景,那似乎是文学史上唯一一次描写疾病导致封城的小说,谁能想到这一幕能在几十年后的中国呈现了呢。
两个多月的封城,武汉经济基本停滞。解封后,这个城市将面临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在存在病毒复发风险的情况下,实现经济的全面复苏。武汉的样板,从某种意义上能够体现在最严格的措施下,中国经济重启的时间和步骤。
中国政府用最果断的决策和最高的效率在最短的时间控制住了疫情。毫无疑问,中国政府将继续秉承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对病毒严防死守,在确保防控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完全的复工复产。
现在,世界的关注焦点已经转移到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世界资本市场的心脏又将如何重启。
不久前,美国股市经历了几次史诗级的大跌,成为股市从历史最高点跌入熊市区间有史以来最快的一次。虽然美国金融体系看起来尚未造成系统性的破坏,但疫情本身造成的失业将越来越成为大难题。过去的3个星期,有超过1600万名美国人申请失业救济。据预测,4月失业率可能会达到15%。
这种规模的失业,只有在90年前的大萧条中才能见到。因此,人们自然把目前美国所面临的危机和大萧条相提并论。美联储前主席耶伦表示,美国经济正处于“绝对令人震惊”的衰退困境中,目前的数据尚未反映出这一趋势。她说,如果用数据反映当下的情况,整体经济收缩率将约为30%。
那么大萧条是怎么发生又是怎么复苏的,我们来简略地回顾一下。
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以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和汽车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投资热情高涨,催生了股市的繁荣和资本泡沫的泛滥。在大萧条爆发后的第四年——1933年,跟1929年相比,煤炭产量下降41%,钢产量下降76%,汽车产量下降80%,9000多家银行破产或关闭。GDP下降了55.3%,失业率曾达到25%以上。
经济危机的整个进程是这样的:股市崩盘——银行倒闭——货币供应不足——购买力下降——通货紧缩——厂家降价、关闭、解雇工人——大规模失业——购买力进一步下降——经济的全面崩溃。
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相信,用经济周期理论无法解释大萧条为什么会历时如此长的时间、又跌得如此深重。被大萧条搞得灰头土脸的胡佛总统在卸任多年之后给出了自己的结论:“终结了繁荣的这场崩溃,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有能把它的脚步传递给消费者。”
在历史学家艾伦·布林克利的鸿篇巨制《美国史》中,他试图全面地梳理有关大萧条的各种原因。他最后将大萧条归结为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20世纪20年代的经济繁荣主要靠几项基础工业,特别是建筑业和汽车业。20年代末期,这些工业开始出现下滑,没能填补空缺。第二个原因是购买力分配不均,从而导致消费需求疲软。第三个原因是信贷结构,导致银行连环破产。第四个原因是国际贸易停滞的影响。
艾伦·布林克利的同行、《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甚至把其中最后一点当作大萧条的最主要原因。他写道:“造成这种意想不到的结局的原因之一是国际经济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在一战后美国成为大债权国时发展起来的。美国通常保持贸易顺差,同时由于保持高关税,贸易顺差被逐步拉大。不少国家因为支付战争债务,金钱不断流入美国。当必须偿还债务时,他们就不得不减少从美国的商品进口,美国的经济部门因此而受损。”
1963年,新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出版了长达800多页的《美国货币史》。在这本书中,弗里德曼用大量的篇幅试图证明:由于美联储在一系列的银行业恐慌中没有充当好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因而导致了大规模的货币供应紧缩,进而引发国内总需求、国民收入和就业的萎缩。大萧条以一种悲剧的方式印证了货币要素的重要性。
按照弗里德曼的分析,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上的一错再错才是引发经济危机乃至长时间大萧条的最直接原因。美联储的第一个错误是在1927年底,没有任何通胀苗头的情况下实行了紧缩的货币政策,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由于担心投资者借银行的钱进行股市投机,这样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是物价的下跌和经济活动的萎缩。在股市崩盘之后,由于人们对美元失去信心,纷纷抛出美元购买黄金,一些国家的央行也加入了其中。美联储为了阻止黄金的流出,迅速提高了再贴现率。这一行动的确有效地阻止了黄金的流出,但却导致了更多的银行倒闭。
当金融机构出现经营困难的时候,美联储并没有发挥最后贷款人的作用,流动性挤兑就自然出现了。大萧条带来的紧张不安和四起的谣言让人们不再安心把钱放到银行,统统取回家藏起来,成千上万的金融机构被迫关闭。
到了1932年4月,美联储终于在国会的压力下放松了货币政策,尤其是实行了大规模的公开市场政府债券回购,为市场注入了流动性,在宽松货币的刺激下,经济复苏的苗头开始出现。但不幸的是,美联储在几个月后中止了这一计划,经济又戏剧性地重现困境。之后,由于竞选总统成功的罗斯福一直未就经济政策明确表态,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心,人们又纷纷开始将美元兑换黄金,导致又一批银行倒闭。直到罗斯福履新,切断了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联,启动了货币扩张,大萧条最惨烈的时期才真正过去。
弗里德曼对大萧条的解释在学院派经济学者中有着最广泛的认同,这种通过数学建模定量分析的研究方式,逻辑自洽。
按照弗里德曼的研究成果“健康的货币政策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一观点现在被广泛地接受,至少和其他更加复杂的解决方案比,这是一个更易操作的办法。
1933年3月5日,罗斯福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银行停业4天。“百日新政”由此拉开序幕。
在之后的100天中,罗斯福利用国会授予的权力制定了一系列法案,完成了资本主义有史以来最全面和深入的政府干预。一系列针对华尔街的改革法案接踵出炉:复兴金融公司被要求筹集资金重组银行,并发放更多的货币;金本位被废止;《联邦证券法》通过,发行股票被要求必须进行信息披露;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被要求分业经营……
作为一名天生的政治家,罗斯福敏锐地认识到,股市暴跌、银行破产、工厂停工、用户挤兑——所有的这一切都源于对未来更坏结果的恐惧。他所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行动来重新唤起美国人民心中面对困境的勇气,罗斯福做到了这一点。
随后股市大幅上涨,达到了超过底部60%的水平,然后长期横盘。美国逐渐开始走出大萧条。
从此,印钱成为美国解决市场信心问题的终极方式,这一做法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又得到了验证,此时美国已经可以利用美元的地位,让全世界承担印钞票产生的通胀压力。
100多年来,美国股市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在涨跌,而不是战争、政治事件或者瘟疫的显示器,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更看不出和股市有太大的关系。但这一次,全国性的停产停工造成的失业压力,已经类似于大萧条。这才是对特朗普政府最大的隐忧,所以急切的复工将会是美国政府的优先选择。
美国政府的管理惯性和国民文化更倾向于通过与疫情共生的方式恢复经济。所以,在疫情高峰过去,医疗体系形成应急能力之后,美国将逐渐放宽管控方式以防止出现更大范围失业,实现经济迅速重启,这个时间不会太长,有可能在1个月内实现。
当然,另外一种可能是,病毒致死率不减反增,从目前感染的曲线来看,这种概率较低。
美国感染人数以惊人的数字不断攀升的同时,政府大幅度的刺激政策下,道琼斯指数创下了1938年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大幅上涨是由大规模财政和货币刺激的前景引发的。
所以,有美元的地位在,短期内靠开动印钞机解决燃眉之急将是美国经济重启的大概率选项,这已经成为美国解决危机的路径依赖,至于对美国和全球经济的长期影响,那就以后慢慢再说了。
刘戈 作者系财经评论员、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