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们在生产、建设、生活等领域使用剧毒化学药品和民用危险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列入我国国家标准《危货物品品名表》的危险运输货物达1万余种。但目前农村道路危货运输市场就像一个缺乏营养、发育不良的孩子,很多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
触目惊心的事故
2006年对湖南省慈利县零阳镇的王某来说,可谓开年不利。就在刚迈进2006年的第二天,他驾驶一辆运送液化气的解放牌卡车,与一辆外地旅游车相撞,造成5名游客轻伤。交警部门裁定王某负次要责任,承担医疗费4万余元。王某因未办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被交警部门移送到当地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按照有关法规,王某又被行政处罚5000元。
今年7月25日,还是在慈利县,一辆运送液化气钢瓶的汽车,在运输途中因驾驶员未办理从业资格证,操作不当,造成钢瓶从车上滚落,轧伤两位过路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多万元。
据当地交警部门统计,自2005年以来,在这个仅有68万人口的山区小县,从事危货运输的28台车辆发生交通事故9起,其中重大事故3起,一般事故6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余万元。触目惊心的事故令交通部门的领导坐不住了,今年当地一场整顿农村危货运输市场的战斗已全面打响,交通部门要还农村道路危货运输市场一片蓝天。
“发育不良”埋下隐患
用“乱、低、差”来形容目前的农村危货运输市场,一点也不为过。
乱:一是市场经营主体混乱。多种经济主体进入市场,形成专业、社会、个体共同经营格局,由于管理不到位,甚至出现“皮包”公司,通过车辆挂靠,谋取危运经营权。二是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受市场开放和管理滞后影响,无证从业人员不断涌入市场,经营人员混杂。一些从事危货运输的企业为了经济效益,对新进人员未经培训,擅自安排从事危货运输、押运和装卸作业,无证运输、无证作业等违法案件时有发生。主管部门虽多次组织查处,但缺乏长效机制,查时紧一阵,松时又反弹,甚至昼休夜出,逃避检查,结果只治表没治本,周而复始,市场秩序始终得不到好转。三是企业经营管理混乱。由于市场无序,导致经营单位经济效益差,企业更新设备和安全投入不足,弱化了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能力。如企业将危运车辆直接承包、租赁给个人经营,导致以包代管、以租代管、以费代管甚至弃之不管等现象,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低:一是不公平竞争。专业从事危运的企业,是经严格审查批准设立的,企业的投资规模、经营场所、运输设备等都需具备一定的条件。而社会其他企业和个体运输户,不具备危运经营条件,但同样参与危运经营,并与专业企业争夺货源,降价经营。慈利县从事道路危货运输的个体车辆均挂靠在市某危货运输公司,而该公司除每年每台车收取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费用外,很少实施管理。由于费用低,直接冲击了专业危运企业,造成恶性竞争。二是运输质量低劣。在农村和偏远山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无证经营危货案件时有发生。由于从业人员没有受过正规培训,对危险货物种类、运输要求、危货类别、装卸作业等一窍不通,即使是危险品货物,也按普通货物运送,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三是法制意识薄弱。交通部门一直十分重视道路危运管理工作,对从事危运的运输要求、作业规程、运输价格、货物保险、车辆维修及事故处理等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有些托、承运双方置标准、规章于不顾,托运者贪图运价便宜,承运者只要有货可运,有钱可赚,无合法手续、未具备危运条件,也照样运输危险品货物。